新闻详细
CSA王安宇:AI 驱动智慧城市未来
  • 2025.10.21
  • 1555
2025年10月17日,由IDC主办、CSA大中华区协办的2025 IDC 中国 CIO 峰会暨数字化转型年度颁奖典礼在上海圆满落幕。本次峰会聚焦AI 的变革性力量,汇聚行业顶尖企业的CIO、CTO及专家学者,共同探讨AI 战略、数据管理与网络安全等前沿议题。
 
 

CSA大中华区CTO王安宇先生代表CSA受邀出席,在题为《AI 驱动智慧城市未来:安全、可信、负责任的智能跃迁》的演讲中指出:智慧城市的下一站,是从 “速度与规模” 的竞赛迈向 “质量与韧性” 的共生;而实现这一智能跃迁的基石,正是构建安全、可信、负责任(AI STR)的技术治理体系。

 

01 AI:城市进化的新范式

 

从农业、工业、信息革命到当下的 “智能革命”,技术正重塑人类社会结构。伴随工业革命的城市化进程至今仍在加速:截至2024年,全球超过57%人口居住在城市。然而,这一进程也带来环境风险、基础设施压力与社会不平等。

 

未来的城市,不仅要 “更大”,更要 “更智慧”—— 从速度与规模的竞争,转向质量与韧性的共生。智慧城市的目标,是在发展、安全与可持续之间找到最优解。

 

02 AI 驱动的城市变革场景

 
  • 智慧交通:AI的 “城市交响乐”
        AI 信控系统通过实时分析车流数据,动态调整红绿灯周期,实现从 “车看灯” 到 “灯看车” 的跃迁。通过 AI 信控,可实现高峰时段通行速度显著提升,碳排放大幅下降。IDC预测,到2028年,全球超过一半的主要城市将采用AI赋能的智能交通系统。
 
  • 智慧能源:低碳与高效的平衡
        智慧城市的本质,是 “四网、四流” 的交汇与融合。“四网” 指 “能源网、信息网、交通网、人文网”,“四流” 指 “能源流,信息流,物质流,价值流”。AI有助于优化能源供需、预测用电高峰,助力碳中和目标。从 “能源流” 到 “信息流”,AI成为能源系统的智慧调节器。
 
  • 城市治理:从 “人找问题” 到 “问题找人”
        AI识别城市风险事件,自动派发任务,实现 “秒级发现、分钟级处置”。在德国海德堡,AI停车系统已能实现智能执法与实时调度。

 

03 AI 风险与治理

 

AI改变世界的同时,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:
 

  • 算法偏见:AI人脸识别误判事件频发;
  • 虚假内容:生成式 AI带来信息过载与深度伪造;
  • 物理风险:自动驾驶事故引发公众担忧;
  • 法律空白:AI责任归属与问责机制尚未完善。

 

截至2024年,全球已有32个国家颁布AI相关法律。其中,欧盟AI法案(AI Act)以八大原则确立治理框架 —— 从隐私保护到人类监督,试图为AI设定 “红线”。

 

04 共创未来:AI STR 行动蓝图

 

AI是“四网”融合的加速器、调节器。其广泛应用,离不开安全(Safety)、可信(Trust)、负责任(Responsibility)的基石。这就是AI STR体系的核心。

 

由CSA大中华区牵头组织撰写的WDTA-AI STR系列标准,覆盖了LLM、GenAI 应用、智能体、供应链等重点领域。该系列标准针对智慧城市、新能源汽车、金融和医疗健康等应用场景,以遵从法律法规、确保伦理和治理为核心目标。

 

在方法上,它提供了AI生命周期管理、风险识别和评估、审计和认证策略等一系列方案,完整涵盖了 “数据、基础设施、模型、应用程序” 等关键对象。
 

在AI安全人才培养方面,CSA大中华区针对“为AI提供安全”方向,推出了CAISP(AI安全认证专家)课程,旨在培养确保AI系统自身安全、合规的专业人才;同时,针对“用AI赋能安全”方向,推出了CAIDCP(AI驱动安全专家认证)课程,致力于培养能利用AI技术提升网络安全防御能力的实战专家。

 

05 未来不是去的地方,而是创造的地方

 

智慧城市的终极形态,不仅是 “万物互联”,更是人文、网络与物理世界的共生体系(HCPS) 。正如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Dennis Gabor 所言:“The future cannot be predicted, but futures can be invented.”AI赋能下的智慧城市,正是我们共同发明的未来。

本网站使用Cookies以使您获得最佳的体验。为了继续浏览本网站,您需同意我们对Cookies的使用。想要了解更多有关于Cookies的信息,或不希望当您使用网站时出现cookies,请阅读我们的Cookies声明隐私声明
全 部 接 受
拒 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