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  >  研究   >  新闻动态   >  AI生成内容的“身份证”:如何识别数字世界的“真假虚实”?
返回
AI生成内容的“身份证”:如何识别数字世界的“真假虚实”?
  • 2025.03.21
  • 2970

日前网络疯传“超一线”男星在澳门赌场连续七天砸钱豪赌,输掉超过10亿人民币。然而,几天后,真相浮出水面——这段视频是由AI生成的“深度伪造”的谣言。类似的事件正在全球范围内频繁发生:AI生成的虚假新闻、伪造的图片、合成的音频……这些内容不仅让人难辨真假,还可能引发社会混乱、损害个人声誉,甚至威胁国家安全。

 

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,生成文本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等内容变得越来越容易,而且越来越真假难辨。如何识别内容是否AI生成?如何保证AI的透明度、提升AI溯源能力,进而提升整体AI治理能力?

 

近日我国多部门联合发布《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》(以下简称“办法”),同时发布了“办法”落地的配套强制国标《网络安全技术 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方法》(以下简称“标准”),该“标准”作为支撑“办法”落地的执行指南,不仅明确了相关服务主体的标识责任义务,同时规范了文本、图片、音频和视频等不同格式内容的标识要求、方法和示例。

 

AI生成内容的"数字身份证"体系

显式标识:就像商品的标签一样,显式标识是用户一眼就能看到的提示。比如,在AI生成的图片角落标注“AI生成”,或在AI生成的音频开头加入一段语音提示。

隐式标识:这是一种隐藏在文件元数据中的“隐形身份证”,普通用户看不到,但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提取。比如,在AI生成的视频文件中嵌入数字水印,记录内容的来源和生成方式。

 

这两种标识的结合,确保了AI生成内容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,帮助公众识别内容的真实性,同时也为监管部门提供了技术手段。

 

显式标识——让AI生成内容“一目了然”

文本内容:文字或角标提示

在AI生成的文本中,在起始位置、末尾位置或中间适当位置添加“AI生成”或“AI”角标。

 图片内容:边角标注

在图片的适当位置添加显著的提示标识。

音频内容:语音或节奏提示

AI生成的音频在起始位置、末尾位置或中间适当位置添加语音提示(如“本音频由AI生成”)或节奏标识(如“短长、短短”的“AI”节奏)。


 

视频内容:起始画面标注

在视频起始画面和视频播放周边的适当位置添加显著的提示标识,可以在视频末尾和中间适当位置添加显著的提示标识。

 

交互场景:持续提示

在起始画面的适当位置添加显著的提示标识,可以在虚拟场景持续服务过程中的适当位置添加显著的提示标识。

 

隐式标识——AI生成内容的“隐形身份证”

显式标识让用户一目了然,而隐式标识则是隐藏在文件背后的“技术手段”。文件对隐式标识提出了以下要求:
 

文件元数据隐式标识

在AI生成内容的文件元数据中,必须嵌入生成合成标签、服务提供者信息、内容编号等字段。

 

数字水印

文件允许采用数字水印等隐式标识技术,确保内容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。

例如,一段AI生成的音频,可以通过数字水印技术记录其生成时间和来源。

 

典型应用场景——哪些内容需要“身份证”?

文件列举了多种需要标识的AI生成内容场景,包括:

智能对话:如AI生成的客服对话、智能助手回复。

合成人声:如AI生成的语音克隆、仿声作品。

人脸生成与替换:如AI生成的人脸图像、视频换脸。

沉浸式拟真场景:如AI生成的虚拟现实(VR)或增强现实(AR)场景。

文生图、文生视频:如AI根据文字描述生成的图片或视频。

这些场景的共同特点是,它们可能被用于误导公众或传播虚假信息。因此,标识AI生成内容显得尤为重要。

 

面对技术滥用与安全防护的博弈,产业能力建设成为破局关键。《网络安全技术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方法》的实施要求技术合规、风险防御、法律闭环及全周期管理能力的深度融合。

 

云安全联盟(CSA)推出的CAISP(人工智能安全专家认证)课程,在技术层面,通过动态标注组件开发与攻击防御策略(如数据投毒、模型萃取防护),确保标识系统可靠运行;法律合规层面,结合法规明确元数据司法取证标准,利用区块链存证实现溯源固化;全周期管理层面,从内容生成到传播建立追溯闭环,通过恶意攻击模拟训练(如提示词注入)提升风险应对能力。

本网站使用Cookies以使您获得最佳的体验。为了继续浏览本网站,您需同意我们对Cookies的使用。想要了解更多有关于Cookies的信息,或不希望当您使用网站时出现cookies,请阅读我们的Cookies声明隐私声明
全 部 接 受
拒 绝